1895年日軍占領新竹之后,初期的公共建設多是接收清代的公共設施,到1904年才有新竹廳參事鄭如蘭等人請求新建廳舍。不過新竹州廳遲至1925年興建,并于次年年底完成建筑主體啟用,之后持續增建或改建,成為今日所見的新竹市政府。
新竹州廳位于新竹市中正路上,就是現在的新竹市政府。西元1895年日軍占領新竹之后,初期的公共建設多是接收清代的公共設施,到1904年才有新竹廳參事鄭如蘭等人請求新建廳舍,新竹州廳遲至1925年興建,并于次年年底完成建筑主體啟用。
新竹州廳是一棟二層樓,ㄇ字形平面的加強磚造建筑物,建筑形為和洋混合風格,主體為洋式風格,屋頂為東方建筑所用木架瓦造斜屋頂,正面入口處設計突出的玄關門廊,采用雙柱式以增加儀典性,并搭配兩個小塔樓,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進入大廳內部可見洋式的拱廊及羅馬柱子,十分氣派,整體而言,新竹州廳是一棟具有良好比例及對稱關系,兼具穩重而莊嚴的官廳建筑。
現在的新竹市政府(新竹州廳)
目前新竹市政府除了保存新竹州廳建筑本體的修復外,空間形式應時局需要作再生規劃,使新竹州廳得以『動態型式』保存,展現古跡新的活力;新竹州廳連結中心市區多項明顯的地標性建筑物或公共空間,搭配中正路人行步道景觀改造工程,加強夜間照明、街道家具設施,新竹市街道景觀獲得明顯改善,并且結合藝術及音樂表演及市民參與藝文活動,規劃市府前設置廣場,期許新竹市府廣場成為本市文化中心活動的集散地;新竹市政府積極振興周邊商業活動,發揮新竹市府周邊公地公用的機能,期待新竹州廳發展成為新竹市市民一個充滿文藝風情及活力氣息的地方。
建筑風格
日據時期以來新竹州廳一直是新竹市建構的主要據點,并且經歷三次市區改正計劃,第一期的規劃、第二期的施工到第三期新竹州廳簡潔莊嚴的呈現,為將來的都市計劃開啟新的扉頁。新竹州廳有二層樓,ㄇ字形平面的加強磚造建筑物,建筑形為和洋混合風格,主體為洋式風格,屋頂為東方建筑所用木架瓦造斜屋頂,正面入口處設計突出的玄關門廊,采用雙柱式以增加儀典性,并搭配兩個小塔樓,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進入大廳內部可見洋式的拱廊及羅馬柱子,十分氣派;當年為適應臺灣濕熱的氣候,東西南三側皆有陽臺設計,一樓有入口玄關、大廳、勸業課、警務課、會計課、土木課、調停課、保安課辦公室,二樓有州知事辦公室、文書課、衛生課、理藩課等辦公室,另外還設有會議室和講習室。
地址: 新竹市北區中正路120號
交通:搭臺鐵至新竹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