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下午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是第25天臺灣無本土確診個案,社會中對于新生活秩序展開抱有期待,但還是要提醒,未來逐步要開放時有幾個風險要管控,一是個人風險,要遵循防疫新生活,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身體不適不外出在家休息,未來
商務、體育、文化、團體旅游等會陸續解封。如果想長時間在臺灣停留的大陸居民,不妨考慮20萬在臺灣購房,可以取得每年四個月停留的時間,具體細則請咨詢網站客服。

中國臺灣地區流行疫情中心說明解封進度
截至5月7日,中國臺灣地區累計25天無本土病例,臺灣內部確診個案為440例,包含今日新增案440,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47人解除隔離,其余持續住院隔離中。
陳時中表示,第二是社區風險,陸續解封時要顧及相關事業單位管理能力和地方管理量能,個人把該做的事做好,管理上也確實能執行,就可降低社區風險;至于邊境管理,會持續即時掌握、檢疫和治療。未來要管理可避免的風險,要把可避免風險降到最低,在這樣前提下,仍有些風險會發生,會希望有0確診,但不是以0確診為管理目標,而是將醫療量能整備好,承擔必要風險
針對八大行業的紓困,有無具體標準、何時可以解封,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之前幾天他也一直在講,能不能夠把防疫新生活做好,包括口罩社交距離、勤洗手等能夠做好,社交距離指引遵從度高等,若每個事業單位,,能夠針對指引做好,地方的執行力和管理做好,任何單位若能夠做好,就沒有所謂的禁止。
中國臺灣地區疫情趨緩,走向防疫新生活運動,"交通部"本周也已因應防疫趨緩研擬4階段性松綁措施,初期可先恢復雙鐵站票銷售、中期取消戴口罩和量體溫、后期解除臺灣交通防疫措施,第四階段開放邊境,目前尚未定案。對此,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自上周就有和包括"交通部",地方就食、衣、住、行的防疫新生活運動進行討論,作為將來地方在執行防疫措施的依據,但將來是否會有評鑒機制可供有解禁需求的業者做申請,相關細節仍待討論。
教授:用餐逛街等社交距離可稍稍松綁,振興內需。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臺灣已持續一段時間無本土確診病例,顯示社區感染風險低。因此已可漸漸有限度放寬民眾到公共場所的防疫限制,只要確認入場者無境外旅游史、無發燒等癥狀,那么用餐逛街等社交距離規范可稍稍松綁,振興內需。
陳秀熙說,在邊境管制上,未來兩個月需動態監測境外疫情,并參照臺灣內部檢驗量能,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地區訂定出邊境管理措施;并針對正經歷疫情流行的地區持續拉高邊境管制措施,而大流行過后的地區則可有限度松綁,例如這些人士如能提供自身的血清抗體證明,或許可考慮不用要求他們居家檢疫兩周。
醫師:逐步開放旅宿住房管制,熱點人流放寬,兼顧民生與經濟。
中醫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也表示,五一小連假民眾大都遵守社交距離,目前也未新增本土確診,指揮中心應可考慮兩周后、即5月中旬起,逐步開放飯店等旅宿業住房率管制,景區、夜市等熱點人流放寬等,來兼顧民生與經濟。
黃高彬為旅宿業跟小攤販抱屈,他說,晶華酒店住房率都降至兩成了,而一般夜市小攤商根本很難獲得補助,所以飯店住房率調查、夜市總量管制等應有放寬可能,他認為在防疫之余,情況若穩定應兼顧民生,這樣才能「得人心」。